使用 ICP-MS 和不連續(xù)進樣進行常規(guī)土壤分析
前言: ICP-MS 是一種快速的多元素分析技術,廣泛應用于土壤和污泥消解物等各種復雜的高基質環(huán)境樣品,可同時分析 30 多種元素[1–3]。從事環(huán)境樣品委托測試業(yè)務的商業(yè)實驗室都力求建立一套簡單一致的分析流程。為滿足這一常規(guī)測試需求,安捷倫ICP-MS 系統(tǒng)采用超高基質進樣系統(tǒng) (UHMI) 技術,增強了系統(tǒng)的整體基質耐受性。UHMI 使實驗室可以分析復雜多變的高基質樣品,不再需要針對特定樣品進行稀釋或配制基質匹配的校準標樣。長時間運行高基質樣品的常規(guī)分析后,也會產生信號穩(wěn)定性問題,并使儀器維護頻率增加。在分析高基質土壤消解物時,穩(wěn)定的操作條件(低 CeO/Ce 比)可提供最佳的基質耐受性,從而大程度減少漂移并降低日常維護頻率[4]。
安捷倫ICP-MS系統(tǒng)還采用經優(yōu)化設計的 ORS4 碰撞/反應池(CRC),可使用氦 (He) 碰撞模式消除所有常見的多原子重疊。在 He 模式下,可使用相同的反應池設置分析多種常見樣品類型中的絕大多數元素,進一步簡化了常規(guī)分析。此外,由于 He 模式對所有多原子離子均有效,因此可獲得許多分析物的二級(或定性)同位素。通過比較主同位素和定性同位素的結果,分析人員可以驗證數據的準確性。Agilent ICP-MSMassHunter 軟件同樣有利于實現(xiàn)簡單易用的方法,其具有預設方法、自動調諧等功能,引導式軟件界面方便分析人員執(zhí)行常規(guī)分析流程。優(yōu)異的硬件性能和軟件功能的結合是全球數百家實驗室選擇安捷倫 ICP-MS 進行環(huán)境樣品常規(guī)分析的原因之一。不過,其中的許多實驗室,尤其是商業(yè)實驗室,正在尋找能夠進一步簡化其分析流程,同時又能保持高效率和數據質量的方法。Agilent 7850 ICP-MS 和 ICP-MS MassHunter 軟件(5.1 版本及以上)具有一系列新功能,能夠幫助實驗室更加高效地進行ICP-MS 分析。這些功能能夠幫助操作人員優(yōu)化樣品前處理及方法開發(fā),避免不必要的儀器維護,并為挑戰(zhàn)性樣品提供高質量數據。ICP-MS MassHunter IntelliQuant 是一個省時、實用的功能,在 He 碰撞模式下通過 2 秒快速掃描采集可計算每個樣品中多達 70 種元素的半定量濃度。IntelliQuant 的計算結果包括所有元素,不限于校準標樣中存在的分析物。結果可顯示為元素周期表熱力圖,清晰指示出每個樣品中所有元素的濃度范圍[5]??梢詫?IntelliQuant 數據求和得到總基質固體 (TMS) 含量,用以確認是否存在未知元素,有助于減少樣品重新測量的需要。安捷倫 ICP-MS 系統(tǒng)的常規(guī)運行具有良好的等離子體穩(wěn)定性(低 CeO/Ce 比),因此可輕松耐受大多數常規(guī) ICP-MS 樣品的溶解態(tài)固體含量。而由于樣品粘度的差異,過高的基質濃度會改變樣品的吸收和霧化過程,引起信號變化。獲得新樣品或非常規(guī)樣品類型的 TMS 含量信息有助于簡化方法開發(fā)。例如,分析人員可根據 TMS 含量為一批未知樣品選擇適當的檢測條件。在分析過程中及分析結束后都可能產生異常數據,比如內標物信號突然降低,TMS 信息有助于分析人員查明并了解這些異常數據產生的原因。通過查看前一批次樣品的 TMS 數據,還有利于分析人員針對儀器常規(guī)維護做出明智決策。ICP-MS MassHunter 還可幫助分析人員規(guī)劃日常清潔與維護,比如早期維護反饋 (EMF) 指示器以及用于每個序列后監(jiān)控儀器狀態(tài)的運行后調諧檢查功能[6]。分析人員可利用這些功能提供的信息來優(yōu)化儀器性能,避免不必要的維護,節(jié)省時間和資源。
實驗部分儀器使用配備 ISIS-3 不連續(xù)進樣系統(tǒng)的 Agilent 7850 ICP-MS 分析各種土壤和沉積物消解物。7850 儀器包括鎳尖銅采樣錐、鎳截取錐、UHMI 氣溶膠稀釋系統(tǒng)以及 ORS4 He 碰撞池,并可自動校正雙電荷離子干擾。使用 Agilent SPS 4 自動進樣器進樣。UHMI 技術是 7850 ICP-MS 的標配。UHMI 可大程度減少分析前對樣品的稀釋需求,從而避免既耗時又可能引入誤差的手動操作。UHMI 使用氬氣稀釋樣品氣溶膠,減少到達等離子體的樣品基質,無需進行液體稀釋。根據樣品類型和預期的基質水平,選擇具有合適 UHMI 氣溶膠稀釋水平的預設方法。根據等離子體的預設置自動應用等離子體參數,所有透鏡均自動調諧。7850 還包括用于控制多原子干擾的 ORS4 CRC。由于主要元素含量高且復雜多變的樣品可能形成多變、不可預測的基質多原子干擾,故很難用 ICP-MS 進行分析。ORS4 碰撞反應池是適合 He 模式的最佳配置,在一組標準池條件下,可有效減少所有常見的基質多原子干擾。這一經驗證的方法使新手和經驗豐富的分析人員均能快速、可靠地采集所有元素的準確數據。采用 He 模式作為快速掃描數據采集的默認模式,可確保IntelliQuant 數據不會受到常見的多原子離子重疊帶來的干擾。土壤樣品中的稀土元素 (REEs) 會導致雙電荷離子干擾,ICP-MS MassHunter 軟件可自動校正這種潛在干擾[7]。如果土壤樣品中雙電荷 REE 離子 150Nd2+ 和 150Sm2+ 的濃度太高,則會干擾 75As+;如果 156Gd2+ 和 156Dy2+ 濃度太高,則會干擾 78Se+。He 模式不能有效去除 REE2+ 的干擾,如果不進行校正,這些重疊會導致假陽性結果。儀器操作條件如表 1 所示。
標樣和樣品前處理利用含 1% HNO3 和 0.5% HCl 的酸基質配制校準標樣和樣品。ICP-MS 分析通常會在樣品中加入 HCl 以確保 Ag、Sb、Hg 等元素的穩(wěn)定性。7850 ICP-MS 的標準 He 碰撞模式可去除所添加的氯化物基質形成的所有 Cl 相關干擾。校準標樣、加標物及大多數質控 (QC) 標樣均由安捷倫環(huán)境校準標樣(部件號 5183-4688)制得。Al、Mn、Hg 和 Zn (Kanto Chemicals,Japan) 以及 P (SPEX CertiPrep, Metuchen, NJ, USA) 采用單元素標準品。按照圖 1 所示濃度范圍制備包括校準空白在內的6 個校準標樣。“礦物元素”是指 Na、Mg、K、Ca 和 Fe。對于運行過程中的質量控制 (QC),使用的初始校準驗證 (ICV)標樣和連續(xù)校準驗證 (CCV) 標樣由多元素環(huán)境校準標樣 A(VHG) 及單元素標準品(Al、Mn、P、Hg 和 Zn)制得。使用1% HNO3 和 0.5% HCl 的酸基質作為初始校準空白 (ICB) 和連續(xù)校準空白 (CCB)。對于低濃度 ICV 樣品 (LLICV),測量了含有 1 ppb 痕量元素,100 ppb 礦物元素,200 ppb Ca,5 ppbP 和 0.02 ppb Hg 的溶液。分析使用的有證標準物質 (CRMs) 為河流沉積物 A、河流沉積物 B、河口沉積物、土壤 A 和土壤 B。CRMs 均是由 HighPurity Standards (HPS, Charleston SC, USA) 提供的預消解溶液。使用 1% HNO3 和 0.5% HCl 酸基質將 CRMs 稀釋 2 倍。含 1 ppm Li、Y、In 和 Bi 的內標 (ISTD) 溶液(安捷倫部件號5183-4681)通過 ISIS 閥專用的第七個端口自動在線添加。由于采用小內徑的泵管,內標溶液流速約為樣品流速的 1/15
結果與討論使用表 1 所列的采集參數在 He 模式下對所有分析物進行測定。重復測定 10 次酸性稀釋基質校準空白,其三倍標準偏差即為檢出限 (LODs)(表 3)。痕量元素的檢出限基本為低 ng/L(ppt) 水平,證明了 7850 ICP-MS 在該應用中的靈敏度。長期穩(wěn)定性為了證明 7850 ICP-MS 的穩(wěn)定性,在一天內檢測了 100 個樣品和 30 個 QC 樣品。分析復雜多變的高基質樣品時可能會因物理效應而引起信號變化 ― 基質濃度會影響樣品粘度,進而改變流速及霧化。為了消除這些影響,ICP-MS 分析人員通常會在線添加內標。圖 2 顯示,在整個分析運行中,該樣品的內標回收率穩(wěn)定在 70%–130% 的 QC 限值范圍內,沒有發(fā)生質量依賴性漂移?;厥章蕯祿砻?,7850 的等離子體非常穩(wěn)定且具有很高的基質耐受性,能夠大程度減少基質沉積。ISTD 圖還顯示,7850 能夠很好地控制信號抑制,各種不同質量和不同電離勢的元素均可獲得一致的內標物信號。這些結果表明,配備 UHMI 的 7850 ICP-MS 具有長期穩(wěn)定性和良好的基質耐受性。
免責聲明
-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化工儀器網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-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(非化工儀器網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
- 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在作品發(fā)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(lián)系,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。